自2010年銀保監會批準成立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七年彈指一揮間,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已經增長到22家。雖然其中大部分屬于銀行系,但是也不乏馬上、蘇寧、海爾消費金融這種產業背景的消費金融品牌,多元化的股東結構為行業注入了從渠道、客戶、大數據的各方面優勢資源,也階段性實現了國家政策制定的服務產業、普惠金融的戰略目標。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對消費金融公司2017年業績的不完全統計,34家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公司(含非持牌公司)有29家在2017年實現盈利,占樣本總數的85.29%,這29家公司2017年凈利潤總計達到154.86億元。目前,消費金融行業整體步入盈利期,但根據銀保監會統計,消費金融公司整體不良率已經連續兩年在4%以上徘徊,雖屬于風險可控范圍,但是和傳統銀行2%的不良率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還需要不斷地以監管部門強監管政策出臺為契機,對消費金融行業進行業務優化,內部梳理和市場開拓,才能讓消費金融公司在風控方面做的越來越好!
風控關鍵在場景

場景建設在消費金融領域十分搶手,而風控問題則是一個始終無法繞開的坑。相對其他金融產品,消費金融主要以高效、小額的信貸為主,經過前期的快速擴張,消費金融的發展也趨向深耕細作,而場景建設和風險控制成為發展中的重中之重。
據了解,傳統金融金融風控主要以“用戶分群、客戶特征、資產狀況、基本信息、信用檔案”五大維度作為信用評分標準,覆蓋面極其有限,消費場景多元化后,消費金融需求的數據維度增多。此外,由于征信體系缺失、征信數據來源分散或混亂,大量數據無法被金融機構所用,導致了風控體系的薄弱。
隨著消費金融的熱度升溫,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的風控體系建設也逐漸深度融入場景化,“風控的核心就是客戶關系管理,流量就是獲客,根據消費場景的特點做好精準風控,最大限度降低壞賬風險和獲客成本,才能做好金融。”目前大數據風控、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創新應用將大大提升消費金融行業的風控水平,風險防控一定要從多維度、合法權威的數據源切入。
“我們堅定看好普惠金融的未來,這也是金融公司重點的一個轉型方向。我們想服務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到的群體,堅持場景是我們推這個業務的基本思路。市場有自己的特點,有些時候會出現走偏的情況,市場自己也會糾偏。
信托涉獵消費金融領域

據了解,中融信托發行了一款名為“澤卦6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澤卦6號”)的產品。該計劃資金用途為“向百度金融集團(度小滿金融)下屬公司安一恒通(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推薦的符合放款標準并通過受托人審批的合格借款人發放指定消費用途的信托貸款”。同時規定,受托人及貸款服務機構不得將資金用于P2P業務、投向小額貸款公司或用于法律法規禁止的業務領域。
除了上述產品以外,近期發行的、涉及消費金融的產品還有“渤海信托·普益13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陜國投“捷信消費金融流動資金貸款(24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外貿信托·匯金3號消費信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六十五期”等。這些產品的資金用途均為向受托人(信托機構)審核通過的自然人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或向消費金融公司發放流動資金貸款。
渤海信托回復稱,前述項目屬于渤海信托依法合規正常開展的消費金融業務。渤海信托擁有完備的消費金融管理系統和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且已成功接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個人征信系統,是信托行業極少數獲批對接央行征信系統的公司之一。
有投資者認為,信托公司的強項在于資產管理能力,弱處則是獲客能力,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有可能將助貸客戶轉化為自身客戶,從而實現雙贏。
銀保監會見招拆招 振興實體經濟

為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8月18日,銀保監會對外披露,近日已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疏通貨幣信貸傳導機制,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與金融良性循環。在業內人士看來,《通知》是在當下加大銀行對企業信貸投放力度的大背景下,再次進一步強調監管政策要求,提振實體企業的投資需求。
銀保監會從九個方面對金融機構做出要求,涉及到的金融機構包括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
具體來看,銀保監會指出,要進一步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根據企業生產、建設、銷售的周期和行業特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還款方式,適當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合理確定考核指標,避免貸款在同一時間特別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發企業資金緊張。對符合授信條件但遇到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要繼續予以資金支持,不應盲目抽貸、斷貸。
金融行業已經全面進入整改期,在這段時間里會有很多公司不斷出局,同時也會留下極少數的優秀消費金融企業,共同扶持實體經濟的增長。再加上監管的不斷完善,有利于規范這些行為,進一步促進資金“脫虛向實”,緩解在金融強監管環境下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