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創新已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而金融則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科技成為國家最重要的中堅力量,已經全面開展創新驅動,不斷打破現有金融邊界,實現對金融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等方面的革新,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外溢沖擊和國內金融風險的創新手段。

打造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
北京金融街已匯聚18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區位優勢明顯,對金融科技發展具有天然的集聚力。西城區區長王少峰介紹,2017年底“動批”閉市后,已騰退出60余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還將可調整5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接下來將充分發揮其位于金融街核心區與中關村科學城連接帶的區位優勢,打造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進一步擴展金融街發展空間,提升區域發展活力。

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將實施金融科技百家領軍企業計劃,推動“國家隊”“生力軍”和“獨角獸”三類企業落地,重點布局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務融資、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六大金融科技應用領域。同時,實施新興金融科技業態創新工程,支持不少于100家各類前沿金融科技企業落地。
未來西城區將加大金融科技和財富管理等戰略性新興金融業態的培育力度。據悉,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作為區屬資本運營平臺,將發起設立北京新動力股權投資基金,目標規模是100億人民幣,主要投向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醫療健康、消費升級、教育文娛、智能制造等領域,進一步推進金融科技發展。
打通農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服務。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的正確方向,健全符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為解決農村客戶用銀行卡不便的難題,河北銀行石家莊分行推出了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該行在推行助農取款服務過程中,始終將風險防控擺在突出位置,充分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除了提供金融服務,該行還在農村地區積極開展金融知識宣傳和普及,通過做講座、大隊廣播、發放宣傳折頁等村民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廣泛傳播反假幣、防詐騙、反洗錢等金融知識,使農村客戶增強安全用卡意識,提高風險防范,掌握相關技能,遠離非法集資。

中國銀行鄭州航空港分行正式啟動助農點建設,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結合航空港區域農村特點,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開立賬戶、余額查詢、現金匯款、轉賬匯款、代理繳費等金融服務。中國銀行構建三大服務機制保障助農點正常運行。一是“服務直通車”機制,從助農點現場服務直達航空港分行行長辦公室,高層級響應,高效解決問題。二是“定期回訪服務”機制,配備專門客服人員進行回訪檢查,及時發現和高效解決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三是“考核約束”機制,對現場服務人員進行考核約束,做到責任到人,確保各項金融服務舉措落到實處。
興業銀行與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四川省聯社)在成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深耕四川農村金融。興業銀行以銀銀平臺為依托,加強對農信機構的綜合服務,此次牽手四川省聯社標志著興業銀行在西南大地差異化踐行普惠金融再下一城。四川省聯社成立于2005年,是四川省經營規模最大、資金實力最強、渠道覆蓋最廣、服務觸角最深的金融機構。通過多層次服務網絡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是名副其實的服務“三農”金融先鋒隊和富民強省重要力量。
“金融業的健康平穩發展,需要改革和開放繼續齊頭并進,不能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在金融業擴大開放的進程中,要協同推進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合理安排改革開放順序,形成相互配合的良好開放局面。
金融改革開放,必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根據實體經濟的運行情況以及相關金融風險的接受程度等,平穩有序地推進,才能一方面激活我國金融行業的動力,另一方面抵御國際金融風險,雙管齊下才能逐步實現偉大的中國夢!